和历代名画,指定王行直装褫,楮遂良,王知敬监领其事,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
视。其时,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,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
技艺,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,在异国生根,开花,结果。五代时,装裱
技艺进一步发展。到了北宋,宋徽宗设立画院,装裱家列入官职,成为文思院六
种待招之一。皇家的倡导下,在书画家,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,终于形成了
著名的
"
宣和裱
"
的格式。
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遂传入民间,
特别在明
,
清五百年间,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,在苏州、扬州、北京、上海、
广州、湖南、湖北、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。
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,
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,
装裱业一度出现了衰落。
后来
,
一些文物,博物馆单位,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,七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
的变化,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,一改往日的沉寂,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,
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,
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,
正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
相结合的道路迈进。
二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
(一)
工作室(亦称装裱间)
:要求:宽畅明亮,清洁整齐,安全方便,温
度与湿度要适中。
(二)
挣墙(亦称大墙,挣板)
:用于贴平,挣干画心,裱件和各种装裱材
料。要求:平整、光滑、通风、干燥。
(三)
案台(亦称装裱桌)
:要求:台板木质坚硬,台面光滑平整,案台高
度一般在
80
厘米左右。
(四)
晾架(亦称晾竿)
:
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,色纸以及各种材料